请输入关键词...

李红美

教授

发布者:孙小琪发布时间:2024-03-06浏览次数:817


个人简介

李红美,女,教授,博士,江苏海门人,邮箱:muzi@ntu.edu.cn 

19906月、200412月分别获南京师范大学电化教育学士学位、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,20153月获浙江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。2018年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。 现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,安徽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

方向1:面向教育大数据的教学行为分析

方向2:智慧教室环境中的教与学

方向3: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设计

科研成果

A.专著与论集

李红美. 教学应答系统促进课堂互动的研究[M].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. 2015.12.

张剑平. 虚实整合环境下的适应性学习研究[M].浙江:浙江大学出版社. 2014.12.(参编第三和第六章)

B.学术论文

李红美, 王玲玲, 卞鹏, . 面向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互动双编码通用分析框架及其变式应用[J]. 远程教育杂志, 2022, 40(03): 67-75.

贺斌,李红美,王周秀等.美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行动最新动向:洞察与借鉴[J].情报杂志,2021,40(01):25-32.

李红美,杨浩.国际移动互动反馈系统应用研究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[J].远程教育杂志,2019,37(02):55-62.

王梨清,李红美.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、开发及应用[J]. 现代教育技术. 2018, 28(06): 67-73.

李红美,王镇国,韦俊楠. 面向移动终端课堂互动信息的可视化分析——以高中数学为例[J]. 现代教育技术,2017,27(02):113-119.

李红美,丁卫泽. ARS教学应用的现状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[J]. 现代教育技术,2015,25(11):25-31.

李红美,张剑平. 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[J]. 中国电化教育,2015,(11):103-109.

李红美,张剑平. 基于ARS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设计与应用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15,36(11):57-63+74.

李红美,陆国栋,张剑平. 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[J].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,2014,(06):58-67.

李红美,王梨清. ARS教学应用的优势与挑战[J]. 现代远距离教育,2014,(03):62-68.

李红美. 教学应答系统问题设计的框架与策略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13,34(08):53-60.

李红美. 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的应用框架[J]. 现代远距离教育,2013,(03):60-65.

张剑平,许玮,杨进中,李红美.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:概念、特征与应用[J]. 远程教育杂志,2013,31(03):3-9.

李红美,许玮,张剑平. 虚实融合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及其设计[J]. 中国电化教育,2013,(01):23-29.

杨进中,张剑平,李杭彩,李红美,许玮.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[J].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2,40(S1):157-160+169.

李红美. 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个案分析——从研究方法的视角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12,33(10):74-79.

许玮,董榕,李红美,张剑平.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建设——2012年全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研讨会综述[J]. 现代教育技术,2012,22(06):122-125.

李红美,张剑平. 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[J]. 中国电化教育,2012,(05):128-134.

李红美.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11,(01):100-103+110.

李红美.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设计——以知识点“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”为例[J]. 现代教育技术,2009,19(11):40-43.

李红美.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研究[J].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,2009,23(01):6-9.

李红美.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[J].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,2008,22(06):506-509.

李红美. 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[J]. 继续教育,2006,(11):54-56.

李红美. 论自主学习的内部机制、模式及其实施[J]. 中国远程教育,2005,(01):40-43+79-80.

李红美. 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[J]. 继续教育研究,2004,(04):75-77.

李红美. 自主学习·合作学习·研究性学习[J]. 广西社会科学,2004,(07):191-193.

李红美.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04,(04):45-47+52.

李红美. 论教育技术对远程教育的支持作用[J]. 成人教育,2004,(02):42-44.

李红美. 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[J]. 中国远程教育,2003,(01):22-24.

李红美. 浅析电视教材制作中两个常见问题[J]. 南通师专学报(社会科学版),1995,(02):95-96.

C.科研项目

2020-2024.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“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互动教学的可视化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”(项目编号: BCA200088,主持人

2018-2020.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“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互动教学的可视化分析”(B-b/2018/01/05), 主持人

2015-2017.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“教学应答系统促进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”(2015SJD637),主持人

2013-2016.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“智慧教室中基于ARS的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” (D2013/01/053), 主持人

2006-2009.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“新课程理念下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构建” (C-a/2006/01/057), 主持人

2003-2006.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“网络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” (D/2003/01/098), 主持人

教学经历

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本科生、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、教育技术学学硕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,主要任教课程如下:

1.《教学系统设计》

2.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》

3.《教育技术学导论》

3.《摄影技术与艺术》

4.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》

5.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》

6.《智慧教室应用研究》

社会兼职

1.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

2.安徽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

3.江苏省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

4.国际期刊《Computer&Education》同行评阅专家

5.CSSCI来源期刊《远程教育杂志》外审专家

6.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

荣誉称号

201911月,课程《影视制作基础》获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。

20166月,专著《教学应答系统促进课堂互动的研究》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类三等奖。

20116月,系列课件《数字影像技术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遴选 二等奖。

200812月,所指导的电视纪录片《谈心屋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。

200712月,所指导的电视教材《数码相机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。

199810月,被授予“江苏省实验室管理先进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

20169月,被授予“南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

20116月,被授予“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”荣誉称号。

201410月,被授予“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百名人才培养对象”荣誉称号。

201212月,被授予“浙江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”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