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增加学生对于古籍修复的了解,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6月5日在9号教学楼303教室举办了以“古籍保护,你我同行—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”为主题的三五讲座。本次讲座由王佳楠老师主讲,教科院15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。
古籍修复是一件严肃而又辛苦的事情,王佳楠在讲座中,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,给同学们讲述了古籍的价值以及修复的重要性。王佳楠从古籍的概念开始讲起,让同学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。在了解的过程中,他现场发出10份《四库全书》的毛笔字字帖给大家临摹,以此来加深同学们对文化古籍的理解。王佳楠重点讲解了不同的装帧形式和演变过程。随后,他谈到了这份手艺的流失,坚守这份工作的人越来越少,让同学们了解修补古籍的不容易和对更多人才的渴求。紧接着,王佳楠展示了古籍修复的工具、设备、材料,尤其是皮纸,更为珍贵。他表示,市场上有很多不良商家卖假货,并告诉了同学们在400倍显微镜下,纸张纤维图的判别方法。在讲座的最后,王佳楠邀请了8个同学跟他一起学习最简单的装订法,在他示范过后,同学们都自己动手,亲自实践,并最终制成了装订版书籍。
本次讲座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古籍的价值,强调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背后工作者的修复艰辛。同学们能够在自身实践中,体会到修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,再去鼓励更多的人去参加古籍保护的工作,为古籍保护的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。